“博”来品 创刊号
一直想在Blog里做这么一个小栏目,把我周围朋友们近期的精彩文章进行一个回顾和评论,类似导读或者文摘。
动机来自看到这些文章时候希望评论和推荐的冲动,初步打算每月更新两次,计划半年内再拉几位好友开始Blogging,最终做到一周一次。
今天上海风雨大作,雷鸣电闪,使命感顿时上升到迫使我行动的地步。
名字是我前面在淋浴的时候想到的,在另一个名字:”零存整取“之间摇摆一下,还是觉得这个好。有博有品,岗岗的。
那就开始吧。
首先看到的是同学+同事+老友Gabriel的这篇“尊重而不是控制别人”,不知道小伙受了什么样的“控制”刺激而产生了这样的一个题目,在我看来,的确是为不少人提供了一个角度和提示。最近也和不少朋友家人讨论“自我意识”的问题,这也是一个人能够成熟的面对世界,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标致,一个忽视他人独立人格的人,有极大的可能是没有完整和客观的自我意识的人,即使是一个貌似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认知的个体,在外部条件发生某些变化时,仍然有可能“回退”到缺失自我意识的状态中去。
这一点,和我们常挂在嘴边的“爱”,有着深远的关系,这些点点滴滴,也是我们每天最平凡生活里的一部分,就像那似水的年华。
前同事+大才子金龙鱼,也就是rome laosaos写的“关于《追忆似水年华》的书评:《拥抱似水年华》”让我看那了又看。我也是”炖粉条” (阿兰 德波顿的粉丝,我自创的),看了他的《旅行的艺术》就喜欢上了,最近在读《幸福的建筑》,也很让我觉得过瘾。这篇blog里我爱死了这句:“日子像细长绵软的流水,只有在流经水底的岩石时,才会微微的改变轨迹,这变化似有似无,有时只在阳光下反射出浅浅的亮光,似乎打了个结,或者转了一个小弯;然后,还是同样的悄无声息。” 纵使我们有再多的理想与抱负,挫折与困惑,在似水的年华的面前,都只不过是淡淡的细流,甚至是从未激起过浪花的细流。
没记错的话金龙鱼大哥是70年代末期出生的“70后”,在我的南半球好友Winmig的文章中有关于70后人群意识特征的解释,中国现在的社会也够有趣的,时代性咋就这么强,80后 70后,不过,这应该是好事,时代毕竟在变革,每一代人都有脱离不了的烙印。只是,有一点小小的愿望,被批量复制的文化教育出的中国人能越来越早的停止群体被动思维(说白了思维如果被动了就不叫思维了),个性早该被解放了,GFW也挡不住。
侃侃大山在他的某个blog分支里的一篇文章也是不能错过的,《别让灵魂赶不上我们的脚步》,真不知道这小子为什么搞两个地方写,内容应该是转载的,但愿不是太火星。无论如何,随着事业发展的阶段变化,让我们知道该如何平衡我们的生活,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而且迫切的话题。在美国企业里工作,更能感觉到他们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重视,我相信这是良性的意愿,也符合我个人对人生的认识。所以,推荐给同道者共享。
这好像是blog建立一年多以来我最长的一个post,写的很快,也很兴奋,真的希望身边更多的好友能加入到bloger的行列中来,原因可以是侃侃大山的,也可以是我这样的,当然你可以有任何一个理由开始一个blog,一旦开始和坚持,我和你打赌你不会后悔。
另外:推荐大家试用yo2.cn提供的blog托管服务,如果你舍不得msn space里好友通知带来的浏览量,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去实现两者的同步。
See you next time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