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有人走的路

我很难想象还有另一本书,会比《少有人走的路》对思考自我认知以及外部世界的年轻人有更大的影响。

正如Washington Post的Phyllis Theroux所言:

“这不仅仅是一本书;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”

这本畅销美国20年之久的心理学书籍,用平易地令人发指的沟通方式,在我们面对自己的孤独、恐惧和痛苦时,给予了智慧的启发、强有力的支持和滋润心田的暖流。

我们似乎天天在用成熟来衡量自己和他人,这也成了一个很容易和简单化的标签式的行为联系起来的词语。滥用和浮躁,使它和“爱”、“信仰”、“幸福”诸如此类的语汇一样——曝光率极高,真正的含义却尴尬的成为回避的话题。

幸运的是,已经离世的Dr. Peck没有选择回避。

事实上,他的这本书,正是一次对大多数人不愿面对的问题不断追问的过程。在此过程中,问题得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逐步的系统化,有趣的是,和这个世界所有伟大的著作一样:系统化的过程更多的是在读者脑海中分阶段的形成的。

作者用了四个逻辑关系并不十分明显的篇章来组织本书:

  • 自律 (人生态度和原则)
  • 爱 (原动力)
  • 成长与宗教 (另一个角度)
  • 神奇的力量 (解释、启发)

我近期将会把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作更深入的讨论。
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是给所有年轻人的一份礼物,对缺乏信仰和心理医生的中国的年轻人们,尤其是。